唯塑传播网

塑料产业服务平台

海量资源
咨询热线
13302257631
精确配对
首页 | 行业速递 | 行业知识 | 行业特写 | 机械设备 | 塑料制品 | 展会 | 原料 | 视频
广告

成本3分钱的吸管就能治理盐碱地?低成本“黑科技”来了!

2025-09-02  来源:农民日报
 一根吸管就能治理好盐碱地?

这可不是天方夜谭。最近啊,武汉大学邓红兵、陈朝吉教授团队,真就用一根小小的吸管,给盐碱地治理这个大难题带来了新突破,而这项技术如果能推广开来,对咱们国家治理15亿亩的盐碱地可是能帮上大忙!

首先,这并不是普通吸管,这是武大团队花了两年时间研发出的“神奇”吸管,官方名称是非接触式太阳能界面蒸发土壤脱盐器。



它的用法特别简单:把包裹了滤纸的吸管,插进覆有黑色地膜的盐碱地里,它就像海绵一样吸走土壤盐分。再经过阳光照射,水分一蒸发,盐分就留在管壁上,像结了一层白霜,盐碱地就这样被“治愈”了。

这是啥原理呢?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装置由包裹有滤纸的吸管和黑色地膜组成,黑色地膜就像个光热层,把太阳光转成转化为10微米的红外辐射,专门给下面的吸管“供能”,相当于给整个装置装了个“太阳能小马达”;吸管上包裹的那层随机纤维滤纸相当于蒸发层,它通过“毛细作用”,把盐碱地里的盐水“吸”进吸管里。

利用咸水作为“工作介质”抽取土壤盐分示意图。

关键来了!这滤纸不光能吸水,还能“拦盐”!它上面的随机纤维,内部结构又乱又绕,相当于给盐分设了一道道“小关卡”,让盐在里面走得特别慢、特别费劲,这也就是专家所说的滤纸能“降低盐分扩散系数”的意思。再加上吸管的细长柱状,盐分要从土里顺着吸管往上“走”,得费劲“走”好长一段路。因此,等到最后吸管里的水蒸发掉,盐只能被甩在身后,乖乖附着在吸管表面,结成一层肉眼可见的盐颗粒。

吸管表面结出肉眼可见的盐颗粒。

听到这儿,您是不是觉得这“黑科技”肯定成本高、难量产?恰恰相反!团队从一开始就主打一个“接地气”,设计原则就是“简单、经济、高效”:它的主要材料是秸秆、稻壳、木屑这些常见的农林废弃物,一根成本才3分钱;制造工艺和普通吸管类似,一分钟能生产 300根,完全不用担心量产难题。


回想以前,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用传统的土壤淋洗法治理盐碱化土地,用大量淡水把土里的盐冲掉,不仅周期长、浪费严重,更关键的是,盐碱地集中区往往最缺淡水。而武大团队的这个新方法,完全不用争淡水,直接用当地富余的咸水就行;而且全过程没有高盐废水,盐分最终以固体晶体形式回收,真正实现了“零废水、零淡水”治理。试验数据显示,在直接使用盐水的条件下,土壤盐分从11.04mg/g降到了0.95mg/g,降幅达到93%,和淡水修复效果没啥明显区别,完全能满足小麦生长需求。


成本低、制作简单、生产效率高,推广起来优势明显,“神奇吸管”的应用前景太值得期待了!团队按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测算,如果这项技术在全球铺开,单是提升小麦产量这一项,每年就能多收获780万吨粮食,能多养活2000万人;而在咱们国家,小麦产量预计也能提升2.18%。


目前,在青岛的盐碱滩上,第一批“神奇吸管”已经“上岗”,我们期待,这根小吸管以科技的力量赋能农业,让更多盐碱地变成沃野良田,把咱们的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