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塑传播网

塑料产业服务平台

海量资源
咨询热线
13302257631
精确配对
首页 | 行业速递 | 行业知识 | 行业特写 | 机械设备 | 塑料制品 | 展会 | 原料 | 视频

外贸未必寒冬,但国内企业现状仍旧严峻!

2022-05-30  来源:唯塑传播
 

 

 
       近日中国新闻周刊发布的一篇名为【订单转移东南亚,外贸寒冬来了?】的文章登上热搜,文中重点说了国内一些以外贸为主的企业产品利润降低,订单减少的情况,该文发布后一时间引起众多网民围观,在该篇文章的评论中,满是大众对国内制造业的担忧。
 

 
       但其实外贸订单向东南亚等国转移的情况早已存在很长时间,而且不止外贸订单,外企投资也早就开始向东南亚转移。一直关注行业动态的我们早就对此做过报道。
 

 
       例如2010年,耐克就已进军越南,使越南成为其全球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基地;2013年三星开始在东南亚投厂,2018年关闭在深圳和天津的工厂,直至2019年关闭在惠州的最后一家电子工厂;2015年微软将诺基亚工厂迁往越南等等。
 
       因此几年前就已经有东南亚、墨西哥、印尼是否会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新闻,只是可惜,东南亚国家不仅劳动力整体素质不如我国,基础设施也不健全、产业链配套不完整,更有政府政策不稳定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东南亚、墨西哥、印尼等国还有低成本的人口红利,但据数据显示,2020年越南最低工人工资已达1326元人民币左右,印度尼西亚等地区的最低人工工资已到达1858元人民币,而我国珠海、佛山、东莞等一些工厂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只在2000左右,这说明东南亚地区和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差距并不是很大。同时,东南亚地区还经常会发生工人罢工的情况。正因东南亚、墨西哥、印尼等国的这些弊端,使其一直无法代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
 
       退一步说,就算现在东南亚等国工厂解决了员工、场地、政府政策、产品质量等问题,现在或者将来也无法取代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原因很简单,中国的实力不允许自己跌落神坛!
 
       要知道即便是工业革命比我国早几十年的欧美等国,至今也未形成全产业链生产模式,而我国却可以在短短几十年内就发展起来,并取得如今的地位和成就,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其原因可不单单是人口多这一点就能够完全说明的。
 
       我国有成熟的供应链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重工业、轻工业体系,稳定的政局,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勤劳朴实的国民本质、悠久的文化底蕴等等,这些都是我国成为世界工厂不可缺少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并不是其他国家能轻易达成的。  
 
       虽然国内人工成本增加后,趋利的资本选择了成本相对低的东南亚代工,并在那里建立工厂,但从本质看,东南亚分走的更多是国内的一些低端外贸订单,且以东南亚等国的消化能力,短时间是无力接手我国全部外贸订单的,受体量限制,即便在未来,它们也恐难以吞下我国全部的外贸订单。
 
 
       另一方面,从我们走访企业的情况来看,也并不是所有做外贸的厂家都销售下滑,像做中高端母婴产品的企业,这两年外贸订单仍是持续走高的状态,并没有陷入外贸危机。
 
       且数据显示,我国今年外贸交易额也在稳定增长,货物进出口总额62044亿元,同比增长13.3%。在1到4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也达到4786.1亿元,同比增长20.5%,同时更有消息称,超过七成的德资、美资企业计划增加在华的投资。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外贸的订单虽有一部分流向东南亚等国,但也还不至于让我国外贸进入寒冬。而国内陷入外贸危机的厂家,更多的可能是以下几类工厂:
 
       1、做低端产品的代工厂;

       2、产品单一可替代性强的工厂;

       3、密集劳动型的工厂;

       4、只做外贸订单,且产品工艺简单的工厂;
 
       以上几类工厂在行业内的竞争力都很低,非常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当大环境好的时候,可以拿到足够的订单,获得利润,但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会很容易陷入危机。
 
       如今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迎来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节点,未来我国工业将会从多低端密集型企业,少中高端智能企业的结构,转型成少低端密集型企业,多中高端智能化企业的结构。
 
 
       对此,国家很早就鼓励中小型企业,要向着小而精、小而专的方向发展,鼓励大型企业要有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做大做强。如今看来,现在的发展节奏,仍在国家把控之内,我们作为普通民众,倒也不必为国家整体发展太过忧虑。
 
       不过工业升级后,工厂用工变少,无一技之长的普工会最先被智能机器替代掉。同样的,因为工厂升级,不少没有自主品牌,生产技术不高的代工厂也会被淘汰。在如今诸多行业市场环境低迷的境况下,很多企业为了保本,或是为转型提升做准备,早已经开始淘汰一些竞争力弱的“选手”。甚至一些竞争力低的工厂也被迫出局。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当下最重要的应该都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这不禁让小编想起【订单转移东南亚,外贸寒冬来了?】这篇文章的一则评论。
 
       正如上述评论所言,一家做了二十年的工厂,到现在依然做代加工,在企业利润充盈时不考虑未来长久发展,为企业升级转型做铺垫,如今再怎么哀叹工厂利润减少也已无济于事。
 
       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不管做企业还是做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当然也不会一直坎坷低迷,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盈亏总是交替,智慧的人知道在盈余时为将来做铺垫,会考虑升级、转型,或是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增益自身,好让实力不断壮大,有更强的承受力。而不会一味寻求赚快钱的方法,沉迷在舒适圈中自我满足,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虽然我国外贸不至于因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的竞争而进入寒冬,但工业升级,注定会有一批人失业,也会让一些工厂倒闭,又因为疫情,整个市场环境很差,未来面临严峻考验的企业和个人会很多。在此也只能提醒大家早做打算,好在即将到来的风浪中,能多拥有一点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