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塑传播网

塑料产业服务平台

海量资源
咨询热线
13302257631
精确配对
首页 | 行业速递 | 行业知识 | 行业特写 | 机械设备 | 塑料制品 | 展会 | 原料 | 视频

儿童用品质量安全不可忽视 专家建议完善召回规定

2019-06-03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随着国家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的实施和“80后”“90后”父母对孩子培养的不断重视,儿童消费市场潜力持续释放。据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统计,2018年中国0-14岁儿童少年人均玩具消费金额达299.5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8.2%;2019年,中国65.6%的消费者计划增加玩具消费支出,63.9%的消费者计划增加婴童用品消费支出。

    儿童用品召回类别多样 隐患不可忽视
 
    儿童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更多中国消费者对儿童用品品质安全的关注。
 
    “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我还是会给孩子买安全有保障的食品和用品。” 80后妈妈赵君说,“在购买奶粉、营养品、辅食、服装、玩具等儿童用品时,安全和品质被放在第一位。不过,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劣质玩具,也常常担心孩子玩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安全危险。”
 
    “不少儿童用品的设计、原材料、零部件和说明指示等存在缺陷,造成健康安全风险,给儿童带来不可忽视的伤害。”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消费品召回中心(以下简称“召回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国共实施缺陷消费品召回859次,涉及各类产品1818万件。其中,儿童用品召回277次,占召回总次数的32%,召回活动涉及各类儿童用品174万件,占召回总数量的10%。
 
    近两年,召回的儿童用品种类主要包括儿童纺织品、儿童服装、儿童家具、儿童饰品、儿童玩具、儿童文具、儿童鞋类、儿童塑料制品、儿童纸制品、儿童游艺设施等。
 
    市场监管总局工业与消费品风险评估中心所长马强指出,由于儿童人群的特殊性,缺陷儿童用品带来的危险无处不在:比如玩具的零部件被吞咽或者童装绳带太长太牢缠住脖颈,给儿童带来的窒息风险;儿童文具中铅、砷等重金属或者甲醛、苯等有害物质超标,长时间接触、含咬等摄入体内带来的慢性中毒风险;童车防撞间距不够、家具缝隙不合理带来的碰伤、夹伤风险……因此,儿童用品的安全性要求可谓细致入微,如7岁以下儿童服装的头颈部不能存在任何绳带,儿童家具上的孔洞直径和间隙应小于6毫米或大于等于12毫米等。
 
    消费者应主动维权 生产者需担起责任
 
    根据《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向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反映消费品可能存在缺陷的信息,而且无须相应检测证明文件。召回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和汽车、电子电器类产品对比,监管部门收到的有关儿童用品缺陷和伤害事故的投诉和举报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用品召回工作的开展。
 
    而且,由于儿童用品使用周期较短,经营者对消费者信息掌握得也不多,实际召回的数量占应召回数量的比例较低。
 
    有相关调查还发现,消费者对召回管理的相关法律及标准不甚了解;由于儿童用品的货值普遍不大,消费者不够重视,对问题产品投诉积极性不高。有些消费者发现产品存在问题,更愿意将其丢弃或者选择其他维权方式。原国家质检总局曾做过的“中国城市童车安全消费意识现状调查”显示,69.4%的家长不知道我国已经在童车、儿童玩具等领域建立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80.1%的家长不知道监管部门近年来发布了多起缺陷儿童玩具召回信息。
 
    因此,召回中心负责人建议消费者需要更加主动地维权,生产者则需要担负起主体责任。目前,儿童用品召回绝大多数是在质检部门介入下推动实施的,完全由企业自主开展的召回比较少。企业对缺陷产品召回的义务并不十分了解,甚至还存在误解,担心召回会影响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
 
    专家建议完善召回规定 让儿童用品安全更有保障
   
    有专家指出,儿童用品具有更新快的特点,一些安全标准相关技术指标缺失或跟不上实际需要,标准制定要不厌细,不忌严。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使儿童用品行业形成一个标准与法规意识较浓、生产经营规范自律的氛围。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儿童安全保护工作,《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质量发展纲要》对建立健全儿童用品召回制度都提出过明确的要求。儿童消费品相关召回规定的不断完善,将在保护儿童安全、提高企业产品安全意识、完善政府产品安全监管模式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监管部门多次开展儿童用品质量提升行动,将“质检利剑”多次斩向伪劣儿童用品。儿童用品安全标准也不断完善,目前已在一些通用标准中还专门针对儿童作了特殊规定,覆盖了童装、童鞋、童车、儿童家具、玩具、学生用品等多类产品。
 
    今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消费品召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取消了原有的目录管理,进一步扩展了消费品,包括儿童消费品在内的覆盖范围。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百姓日常生活可见、可买、可用的产品几乎都纳入了监管范围。同时,征求意见稿也强调了生产企业的信息备案和事故报告义务,这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切实监督生产企业落实产品安全主体责任。